11月10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创新发展论坛”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论坛上发表题为《云网协同与算网融合》的主题演讲。
什么是算力网络?算力网络建设有什么实际意义?计算任务对通信网络有哪些要求?目前云网融合、算网融合是否理想,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邬贺铨在演讲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打包云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随着今年2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算力网络体系建设。所谓“东数西算”,是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什么是算力网络呢?“通过云跟网的协同,加上算力的调度平台,我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算力网络。”邬贺铨说道。
之所以算力网络的建设如火如荼,是由于人工智能在加速算力的需求。“我们过去都是通过反复地迭代、试验、试错,现在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寻优。不论是消费应用还是产业应用,很多过去需要实物试验完成的工作,现在都转到了在线上利用云上的算力来完成。”
那么,算力网络的建设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哪些要求?在邬贺铨看来,计算任务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四大要求,包括感知、弹性、可靠、安全。其中感知的内容数据类型、计算任务、算力网络的资源等,并根据这些差异提供不同服务,弹性是指算力节点和传输网络的弹性,要按照需求进行计算。
提到了通信网络,就不得不提及运营商。在邬贺铨看来,在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中,从运营商来讲是相对积极的。“运营商自身是云的应用者,也有能力对外提供云服务。运营商如果能把云服务打包,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业务黏性更好。而云服务商更愿意把通信网作为管道,可以靠租用运营商的信道,来灵活地对客户提供服务等。”
此外,由于拥有基站、机房等,运营商在边缘计算方面也存在优势。邬贺铨说道,未来80%的数据要存储到边缘,在边缘和端侧来处理,希望边缘云能跟中心云协同,实现存储的通信网络资源的共享。对运营商来讲,选择边缘计算的站点很容易,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基站,机房等。
算网融合、云网协同建设还存在诸多难题
对于目前云网融合的建设,邬贺铨认为,现状并不理想,因为云和网是独立建设的,本身的标准、技术不一样,运营主体也不同。
“从运营主体来看,尽管电信运营商既有云也有网,但实际上客户不会只上一个云,也就涉及还有非电信运营商管的云。就算运营商是同一个主体,云部门和网络运营部门并不完全属于同一个管理部门,所以数据共享程度是比较低的,没有做到真正的云网融合。”邬贺铨说道。
那么如何解决云和网是独立建设的问题,建设服务调度平台是否容易?邬贺铨提到,现在整个网络资源对客户是不透明的,很难把网跟云集中管理,怎么衡量云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其算法、性能,缺乏一些衡量的标准,因此也没办法抽象到跟网络怎么协同管理。
显然,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的建设任重道远。邬贺铨认为,其中还存在诸多空白和难题,首先就是标准化的建设。“像Gordon Bell奖的科学工程计算,据说实际上只有20%的算力可以用,80%根本用不上。这也就意味着,算力的应用需要对算力资源有科学的衡量标准,同时对计算存储算法资源和网络资源要有统一的寻址,方便调度和提高效率。”
此外,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的建设在融合架构、层间接口、协议、转发设备、调度引擎、商业模式等领域也存在空白。例如在商业模式方面,“不同的运营主体、不同的业主,相关资源数据怎么共享?其中企业商业秘密数据怎么保护?谁有能力去跨域管理?”邬贺铨说道。
最后,邬贺铨提出,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打通信息“大动脉”。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