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说到阿拉伯马最显著的特征,除了它们俊美灵动的外形,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它们在面临严峻体力挑战时能够轻松过关的超强耐力。也正因为这一点,贝都因人和他们的阿拉伯战马能够越过无尽的沙漠,将伊斯兰文明的种子播散到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广大地域,这也让阿拉伯马得以扎根欧洲,继而分布到世界各个角落,并繁衍至今。
阿拉伯马堪称结构比例最完美的马种
不论是5000多年前亚述王国的勇士们骑着他们的阿拉伯马在古代近东地区四处征战,还是现在发展迅速的耐力赛(Endurance Riding),阿拉伯马天生具有的优秀耐力往往让它们成为战场/赛场上的胜利者。
关于阿拉伯马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其间充满了诗歌、艺术和浪漫的传说。阿拉伯马的故事堪比一部史诗——从先知到总督,从女王到……把五大洲的英雄人物串联在一起。从古时驰骋大漠的勇士到当今的信息时代,阿拉伯马因其“卓尔不群”的特质而被人类精心地保护、繁育,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马匹品种。
为什么阿拉伯马的耐力如此出色?这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很久以前,某个游牧部落在叙利亚高原上的草场发现了一匹落单但异常美丽的小母马,部落的猎人们不舍得把它当做食物杀掉,就收留了它——从此,阿拉伯马和人类相伴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之后的数千年里,阿拉伯马陪伴着人类在地球上最严峻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屹立不倒。它们只需要最少量的食物和水就能行走很远的距离。究其原因,致密的骨骼、适中的身高和体重、较长的肩胛骨、较长的胸围、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吸气量的大鼻孔——这一系列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得阿拉伯马能够胜任长距离奔袭。此外,它们结构完美的四肢像钢铁一般结实,再加上勇敢且机智的性格,让阿拉伯马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坐骑。作为阿拉伯马爱好者,你一定听说过这样或那样的关于它们的“传说”:比如一匹阿拉伯战马驮着主人行走数日穿过无尽的沙漠,最终击败敌人,或是阿拉伯马无所畏惧地穿过火场营救自己的主人……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些并不是“传说”,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阿拉伯马适应沙漠环境的地方还包括较薄的皮肤和高高翘起的尾巴,这两点都帮助它们在干旱气候中较快地散热,不至于中暑。另外,阿拉伯马的蹄子相当结实,这帮助它们更自在地在沙石路面上奔跑。阿拉伯马不光外形精致漂亮,因其骨骼坚实、背部较短,它们的身体十分强健。在缺乏食物和水的情况下,阿拉伯马背负较重的骑手长途跋涉的例子数不胜数,从这就能看出阿拉伯马的身体素质是多么好了。
马兽医乔治·艾伦博士和他的妻子琳恩繁育阿拉伯马已有55年了。提到他们一生挚爱的阿拉伯马,乔治说道:“阿拉伯马的身体结构堪称完美,再加上天生喜欢竞争的性格,使他们特别适合耐力比赛。最好的耐力赛马要从小就开始接受适当的训练,一步步培养它们接受并完成挑战的自信心,要让它们明白终点是它们的‘终极奖赏’,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耐力赛比拼的更多是毅力而非速度。我们一般都是从在封闭场地打圈开始训练阿拉伯马,逐渐让它们熟悉你的声音指令并有所回应,之后再转到开阔场地训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它们时刻集中精神,这样才能在将来很好地完成耐力赛程。安静的训练环境和非胁迫式的调教能够塑造阿拉伯马的信心,同时让它们信任人类。”
“除了要求马匹注意力集中外,我们自己也要时刻注意着马儿。尤其是阿拉伯马,它们智商很高。当接受训练时,它们能够察觉到你是不是时刻关注着它们。如果你走神儿了,它们往往会停下、注视着你。所以,作为训手的你,也要集中注意力,阿拉伯明白你希望它们完成当下的训练并很好地配合你,这样才能不断发掘马儿的潜力,使训练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耐力赛就是这样一种已经在地球上存在数千年的相互关注、信任并给予对方奖赏的“人马关系”的当代体现。
1955年,一名来自加州、终生爱马的红发商人温德尔·T·罗比(Wendell T。 Robie,19895-1984)组织了一场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的长距离骑乘比赛,后来这项赛事发展为世界著名的“特维斯杯(Tevis Cup)”耐力赛。这场在每年7月底或8月初举行的比赛,沿途是崎岖的内华达山脉,成为考验各马种耐力的最佳“战场”。回顾历史,阿拉伯马一直是这项赛事表现最优秀的马种。比如2007年,前十名完赛的马匹中有8匹是阿拉伯马。现在,全球每年已有接近上千场耐力赛,这些比赛不仅仅是对马匹和骑手体力与毅力的考验,更多地是一次次对自我(人和马)的挑战以及完赛后的欢愉和兴奋!耐力赛也成为国际马联(FEI)正式认可且发展最快的马术项目。
不论距离长短,耐力赛骑手信奉的准则都是“完成即胜利”——这体现在任何人都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耐力赛当中,或是当做对自己和马儿的一次挑战,或是忙碌生活间隙的放松与休闲……简简单单,没有什么束缚,只要完成比赛就是胜利。
无与伦比的耐力(stamina)或许是阿拉伯马最重要的生理特征。组成阿拉伯马强劲肌肉的是大量的“慢收缩肌纤维(slow-twitch musclefibers)”,而其他品种的马匹拥有的则多是“快收缩肌纤维(fast-twitch muscle fibers)”。较多的慢收缩肌纤维使得阿拉伯马能更有效地利用氧气,同时能在长途跋涉中保持相对快的速度。另外,阿拉伯马饱满鼓胀的肋骨、大而有弹性的鼻孔以及弯曲的脖颈……这些特有的身体构造使阿拉伯马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吸入更多的空气,所以它们的肺活量惊人。基于此,阿拉伯马无疑是耐力赛马的最佳选择。
不少资深的阿拉伯马繁育者在培养参加耐力赛的阿拉伯马时发现,阿拉伯马往往会在多个马术项目中表现出色。一些在耐力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阿拉伯马在接受耐力赛训练前,一般都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平地速度赛且表现不俗。黛柏·米哈洛夫和她的丈夫艾伦·克施纳于1986年在弗吉尼亚州汉诺威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马房,并繁育阿拉伯马至今。谈起训练阿拉伯马参加耐力赛,他们如此说道:“参加过平地速度赛的阿拉伯马能够很从容地转为耐力赛马。我们马房繁育的阿拉伯马已经到了第四代,先接受训练参加平地速度赛的阿拉伯马在后期参加50或100英里耐力赛时多数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们繁育的阿拉伯马至今总共完成了56251英里的耐力赛程,1586次顺利完成比赛。许多参赛马匹一直保持在前十名的水平。”
来自加拿大鲟鱼湾马房的繁育者卡尔·福吉最初是培育平地赛阿拉伯马的,“我们在90年代中期还主要繁育并训练参加平地速度赛的阿拉伯马,后来,我们把一匹平地赛阿拉伯马卖给了加州一个擅长耐力赛的马术家庭,到今天这匹马已经累计完成了2000英里的耐力赛程,而且还好几次获得‘最佳状态奖(Best Conditioned Award,即BC奖)’。在我们看来,‘最佳状态奖’和获得冠军同等重要!”
阿拉伯马智慧、勇敢、忠诚,性格上充满激情,但又不失温和、稳重,喜欢亲近人类。多少个世纪以来,贝都因人一直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的阿拉伯马。阿拉伯小马驹会和人类的孩子们一起生活,母马则被允许在帐篷中休息。长此以往,温和的性格通过无数代的繁衍“固定”在了阿拉伯马的基因之中,也成为它们最讨人喜欢的优点之一。阿拉伯马在性情上与人类联系紧密,有着强烈地讨好人类的欲望。它们渴望被关爱——当得到主人的关注和爱护时,会用爱来报答主人。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后,我们陆续向加州地区的耐力赛骑手/训练师出售了20多匹阿拉伯马”卡尔继续说道,“我们喜欢耐力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把马匹日常的护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平日良好的饲养、张弛有度的训练,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我们在繁育赛马时,选取的都是在前几代血统中获得过好的速度赛成绩的种马和母马,而世界上公认的最擅长速度赛的阿拉伯马来自波兰和俄罗斯系。鲟鱼湾马房所有的繁育母马(broodmare)的血统都能上溯到波兰或俄罗斯系的优秀赛马基因池(gene pool)。在我看来,不管是2000米的平度速度赛,还是50或100英里的长距离耐力赛,训练的原则是一样的,都需要马匹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勇于竞争的好胜性格。马匹在4-5岁前参加平地速度赛,可以很自然地为日后的耐力赛打好基础。”
阿拉伯马可以成为人类的完美伴侣
鲟鱼湾马房繁育出的阿拉伯马迄今已经完成了26380英里的耐力赛程,比环绕地球一周还多,完赛率约为87%,57次取得第一名,38次获得第二名,30次“最佳状态奖”。为此,加拿大(Equine Canada)还向其颁发了特殊贡献奖(Award of Excellence)。“训练耐力赛马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等马匹完全发育成熟后才能开始。4岁的马最多参加25英里比赛,到5岁时再进阶到50英里。”
反观,尽管耐力赛也处于蓬勃成长期,但不论是赛事级别、赛场长度、马匹质量、骑手及训练师的素质,都可以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有一批骑手已经可以到国外参加高水平比赛,但马匹还是在欧洲或美洲当地繁育并接受训练的,属于“买现成使用”阶段。但是,如果想把耐力赛这一发展最迅速的马术项目在做大、做强,本国繁育、本国训练才是唯一的出路,马业的发展不可能长期依赖进口,需要属于自己的优秀繁育者,骑手,训练师……只有这样,耐力赛,或者可以延伸到其他各个马术项目,才能摆脱低端、土气(或者说“暴发户儿气质”更为准确一些吧?)、混乱的“发展初期阶段”,走向光明的未来。
马种
获得“特维斯杯”耐力赛冠军次数(百分比)
阿拉伯马(指纯种阿拉伯马)
54(84%)
混血阿拉伯马(如半血阿拉伯马)
7(11%)
混血纯血马
1(~2%)
盎格鲁-阿拉伯马
1(~2%)
阿帕卢萨
0
骡子
0
野马
1(~2%)
总计
64
注:数据收集截止日期:2016年7月26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