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马文化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

窦容哲
导读 昨天,首届世界马文化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最先亮相的是一场穿越古今的鞍马文化展览,多伦马具博物馆创始人马东升先生,携马家传承几代的藏

昨天,首届世界马文化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最先亮相的是一场穿越古今的鞍马文化展览,多伦马具博物馆创始人马东升先生,携马家传承几代的藏品,来到内蒙古图书馆,于是我们终于得见那些“雕花的马鞍”,镶金、镶银、景泰蓝。。。。。。看一副马鞍的前世今生,聊它如何从一件朴素的生活器具,变为马背民族独特低调的“炫富工具”。

蒙古民族被誉为马背民族,骏马地位崇高,而马鞍的发明,才使蒙古族人跃上马背,人马合一,形成一股强大的生产力和战斗力。所以游牧文明的历史和光荣,有一笔要重重记在马鞍上。

马鞍是如何制作的?

马鞍的制作原料一般多用桦木,桦树砍倒后,需要干燥三四个月,然后将它分为四大块材料:两块凸形的叫左鞍板和右鞍板,两块U形的叫前鞍鞒和后鞍鞒,但是把这四块木板拼在一起并不简单,需要角度、宽窄、弧度完美融合。大道至简,这大概是一副马鞍独有的舒适哲学。

马鞍是如何用来“炫富”的?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会把自己最看重的、最值钱的东西用在马鞍的装饰上,正如“女人们有钱戴在头上,男人们有钱用在马上”,一匹训练有素的快马,配上一副雕花镶银、镶金、镶铜、景泰蓝。。。。。的马鞍,是主人身份的最佳彰显。

除此之外,有些马鞍背部也大有乾坤,马东升馆长现场为我们掀开一盘珍贵的马鞍,里面刻着生产厂家“天兴号”,据说这是一家天津的商号,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种品牌的象征吧。

透过精美的鞍具,遥远的马蹄声宛在耳畔.今天的我们虽不必上马定乾坤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依然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一份性格坚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