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繁衍了无数的好马良驹

房利融
导读 哈萨克马产于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准格尔盆地以西和阿尔泰山脉西段一带,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直属县市,塔城地区五县两市、塔额

哈萨克马产于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准格尔盆地以西和阿尔泰山脉西段一带,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直属县市,塔城地区五县两市、塔额盆地、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也有分布。该马产区是我国重要的产马区之一,从古至今繁衍了无数的好马良驹。

自古产良马。西汉时期,乌孙国(今伊犁一带)产乌孙马。《史记》记载:“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前汉书》称乌孙马为“西极马”或“天马”,与“大宛马”相媲美。据考证,乌孙马即今哈萨克马的前身。在清乾隆年间,定居在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数十万人,重返,在当地设立大规模的马场。可能带回中亚一带的马种,同时也受到蒙古马的影响。哈萨克族以畜牧业为生,终年逐水草而居,冬季居于境内,夏季迁到中亚一带。清同治三年(1864年)中俄划定国界,部分哈萨克族始定居于。哈萨克马生活在天山山脉北麓丰茂的草原上,历史上曾渗入外血,经哈萨克族人民长期培育形成。

哈萨克马与伊犁马分布于同一地区,当地习惯上称近代改良过的马为伊犁改良马(现已定名为伊犁马),而称未经改良、体尺较小的土种马为哈萨克马。

现维吾尔自治区共有哈萨克马约40万匹,基础母马为22.6万匹。哈萨克马在伊犁州各直属县市最多,为24.3万匹;其次为塔城地区7.5万匹,昌吉回族自治州3.7万匹,阿勒泰地区3万匹;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有少量分布。哈萨克马主产于牧区,牧民一家一户散养,邻近的几户牧民为一个单元组成马群,以大群放牧为主,夜间不补饲。牧民根据经验自发开展选育工作,多采用群牧小群交配方式。即每个繁殖母马群由6~10个小群组成,每一小群由一匹公马圈配10~25匹母马。母马年自然交配平均受胎率80%,产驹率66%;繁殖力强,在正常情况下一年产一胎,终生能产驹10~15匹。幼驹初生重公驹35kg,母驹29kg。

哈萨克马体质结实粗糙,骨骼粗实,体型较粗重,结构匀称。平均身高公马138cm,母马131cm左右。头中等大、略长、显粗重,眼大而明亮,耳较厚。颈长短适中或略短,多直颈,颈肩结合良好。鬐甲中等高、短厚。前胸宽广,胸廓深长,背腰平直。腹部圆大,尻宽而斜。四肢结实,关节明显,系长短适中,后肢呈刀状肢势,部分马有外向肢势。蹄中等大小,蹄质坚实。缺点是后駈发育较差,肷稍长。

毛色以骝毛、栗毛、黑毛为主,青毛次之,其他毛色较少。

哈萨克马饲养历史悠久,遗传性能稳定,体型中等、体质结实、气质灵敏,保持了耐粗饲、耐高寒的性能,速力较快、持久力强,适于山路骑乘,有一定的产肉、泌乳能力。近年来受外来品种杂交、社会经济条件改变等影响,数量、品质下降。今后应加强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本品种选育,改进体型偏小、后躯发育不良等缺陷,以培育骑乘或乳肉乘兼用型马。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