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已褪去神秘外衣成了一项当之无愧的全民运动

贡彩霄
导读 曾几何时,马拉松被视为一场极限挑战,毕竟当他走入我们视野的时候是有一个人他跑了42 195公里传递了胜利的消息之后,死了!而如今,马拉松

曾几何时,马拉松被视为一场极限挑战,毕竟当他走入我们视野的时候是有一个人他跑了42.195公里传递了胜利的消息之后,死了!

而如今,马拉松赛似乎已经成为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联系的这么一项运动。或者你是一跑者,或者你的朋友圈里有那么几个马拉松爱好者,亦或者你曾经在自己的城市围观过马拉松赛,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赛事封路而被迫围观……

总之,在近十年的时间,马拉松这项运动已经褪去了它的神秘外衣成为了一项当之无愧的全民运动,当然,马拉松赛也早已成为了全民的体育狂欢节。

在大众的眼中,或许马拉松就是一场类似于公益的跑步赛事,但其实在这类跑步赛事发展的背后,关联着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也使得更多的地方政府以及体育赛事运营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场万众期待的赛事

对于很多马拉松跑者来说,今年的训练往往是为了明年的赛事做准备,当然马拉松的报名会在赛事前几个月就已经开启。

然而2020年因为疫情导致的社会运转停摆,无论是让跑者还是让马拉松赛事的运营者都措不及防。

马拉松的筹备时间根据大小赛事的不同最少也要在三个月以上,而有些赞助谈判则是提前一年已经开启的。

根据中国田协发布的《2019年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马拉松相关赛事已从2018年1581场增长为2019年1828场,田协认证赛事数量从2018年339场增加为2019年357场,而2019年马拉松的参赛选手更是多达712.56万人次。

但是对于马拉松来说期待2020年马拉松赛事能够回归的远远不止这712.56万人,更多的还有马拉松产业的相关从业者以及因为马拉松所带动的经济受益者以及马拉松的赞助商们。

其实对于运营者来说可能马拉松赛的停办更多的是商业方面的损失,但是对于城市来说,马拉松的停办就更加影响很远了。

都说马拉松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场好的马拉松赛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马拉松跑者来到这座城市,其中产生的食,住,行,游,购,娱其实都是对于当地经济的推动。同时,一场好的马拉松赛也是对于一个城市的很好宣传途径,毕竟马拉松赛事所选择的路线都是城市的标志性道路及建筑。

举个例子,就比如说芝加哥马拉松,这是世界六大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之一,参加芝加哥马拉松的跑者会穿梭于芝加哥的摩天大厦间。赛事方细致入微到给跑友提供递纸巾擦嘴等服务,使芝加哥马拉松被跑友们认为是参赛体验最佳的大满贯赛事。

在比赛期间,加油观众的人数高达170万,而赛事和当地的社区也有着很好的结合,赛事会为195个慈善组织捐款,每年的捐款总额高达2000万美元。每年参赛人数超过40000名,其中有超过23%的选手是因为马拉松比赛才来到芝加哥。

他们还专门统计了参加芝加哥马拉松选手们选择的交通方式,其中45%的人是坐飞机,29%的人开车,18%的人是火车,4%的人是大巴。这几个数据说明在参加芝加哥马拉松的选手中,有超过85%都是非芝加哥本地的跑友,而赛事的国际选手比例在2016年就已经达到了14%,2020年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将会达到25%,这个数字意味着赛事每年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收入同样相当可观。

据2016年统计,在参加芝加哥马拉松赛事的跑友中,24%借宿在朋友家或住在自己家,此外跑友在当地平均停留天数也达到了3.6天,但其实组委会对这个数字不满意,所以从2017年开始,他们做了一个新的尝试。

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组委会新增了一个国际友谊跑的项目,这个增加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赛,并延长大家的停留天数,这对于拉动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酒店是跑友们除了参赛外的最大刚需。所以几乎所有国际知名马拉松赛事都有专门酒店系统的供应商或赞助商,这可以满足跑友的需求,也能形成对当地经济最直接的拉动。

马拉松跑者的消费结构

看上去马拉松产业显现出一片繁荣,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像表面上显现出的那边繁花似锦。虽然马拉松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但是真正属于马拉松赛事的消费并不高。

作为一个非职业的马拉松爱好者,我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从开始跑步到现在的7年时间里,我因为马拉松的总计消费早已突破20万元大关了。

首先,是跑步装备:跑鞋每年3-4双,每双平均价格在800元左右,按三双计算7年合计16800元;心率表2块,合计价格约6000元;跑步的衣服裤子,压缩袜等等一系列跑步装备每年约消费3000元左右,7年合计21000元。几项总计43800元。

其次,就是去各地跑马拉松的费用,如果是在自己的城市,其实基本不用花太多的钱,比较倾向于跑距离自己城市并不是很远的城市马拉松,高铁时间两小时以内,酒店的选择就相对比较随意,价格差距也比较大,从300-1000元不等,一般逗留时间也是在2-4天不等。这样平均下来距离较近的城市马拉松赛只能估摸出一个大概的费用区间,交通+酒店+餐饮+娱乐费用平均在4000元左右。每年至少要参加3场周边的马拉松赛事,这样算下来,七年时间的总开销大约在84000元左右;与此同时,每年至少还会参加2次境外或者远途的大型赛事,由于路途较远,相对逗留时间也会增加,所以每次的开销基本上也在万元左右,7年时间的总计已经超过14万元。

最后一项就是报名费,对于七年的马拉松生涯来说,其实报名费已经是很少的一部分了,境内的马拉松赛通常报名费都不会超过200元每场,境外马拉松平均每场报名费平均也就是在1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7年的马拉松报名费合计也就在12600元左右。

其实这样看下来,对于马拉松消费来说,真正与马拉松赛事有关的消费只有不足5%与赛事本身产生直接关联。那么,对于马拉松赛事的来说,又是如何判定马拉松赛事的盈利与否呢?

马拉松赛事各有各的命

其实不只是对于跑者,对于马拉松赛事运营者来说马拉松赛事的报名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他在整个产业中似乎也只是扮演了一个媒介的角色,将跑者与这样一场赛事做了一个链接而已。

那么对于赛事来说决定他们收入和盈利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赛事的赞助和广告费用。而获取赛事赞助和广告的前提自然就是赛事的影响力。那么与之相关的就是赛事的规模,参赛人数,曝光率等等的商业运作手法。

而近几年全国跑步相关的规模赛事正在如日增长,这也使得赛事主办及承办单位面对了更多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当然,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对于流量的争夺战也就此展开,比如更多的赛事在视觉设计上尽可能的凸显个性,并且喜欢借助主题元素来凸显赛事的个性,近几年流行的这种卡通IP赛事,色彩跑,樱花跑,变装跑等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大型赛事来说,都希望能够通过刷新赛事成绩来提高媒体曝光率,于是也就催生出了一些专门经营以非洲为主的外籍跑者的参赛团队,而他们通常都是受邀参加各类赛事,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刷新赛事记录,赢取赛事奖金。

重重捆绑之下,给马拉松赛也竖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形成了大小割据的市场形态,大型赛事的运营者可以获取很好的经济收益,但是一些小型的没有品牌,没有政府支持的赛事就生存困难,面临着无人问津的悲惨结局。

跑步赛事不只是跑步

近几年就出现了很多线上线下结合的赛事形态,也就是说在线下举行比赛的当天或者前后几天,跑者也可以通过一些跑步平台进行线上跑步,跑完之后一样可以收到来自赛事主办方提供的线上赛事包和完赛奖牌。这样的形式也受到了跑者的追捧,可以不用长途奔波的过了自己的马拉松瘾。

这样的形式其实也挽救了一部分中小型赛事,由于参赛成本低,所以通常结合线上马拉松赛的赛事都会有比较多的人报名,赛事影响力也会相应扩大,于是对于一些中小型赛事来说,也就解决了赛事的流量刚需,为赛事与赞助商的谈判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近几年的线下马拉松赛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当然前提也是赛事的赞助及广告费用水涨船高。国内赛事的服务也开始逐渐向国际化赛事靠拢。其中就包括了赛事的补给在不断的丰富,救援也在不断升级,甚至于赛后的按摩,冲凉等服务都一应俱全,更多的赛事还添加了赛前赛后的联谊活动。

这也就使得许多人参与马拉松赛的动力增加,即使不跑门道也可以来跑个热闹。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