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关于马的一些问题常让我们迷惑。诸如马脸为何那么长?马儿站着睡觉不累吗?老马为何能识途……下面,马小浪带你一起寻找答案!
马脸为何那么长?
马的脸显得很长。其实,马的头部并不长,只是嘴又长又大。马以植物为食,有一个简单的胃和特别发达的盲肠,不能像反刍动物那样通过反刍来咀嚼食物,无法将没咀嚼过的草料吞入到胃中先贮存起来,因此,马只能依靠这张特别大的嘴。马的长脸还特别有利于进食时观察敌情。因为它的眼睛长在脸的上部两侧,耳朵长在脸的顶端,向上高高竖起,这样,当它的嘴伸进茂密的草丛里吃草时,用不着抬头瞭望,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马的腿有3节?
在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如青蛙、恐龙、老虎、大象等,当然也包括马,这些动物的身体上的各种器官都是对应的,比如,五官、头、四肢等。马的四条腿看起来和我们人的四肢的结构相似,但是其中的骨骼以及关节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的四肢乍一看觉得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实,我们看到的马的四条腿都是两节,这和我们人类的四肢也是两节一样,但是,马腿上可以弯曲的地方并不是我们人类的膝盖或肘部,而是脚脖子或手腕!马的大腿骨藏在腹部的肌肉里,一般不长,如果观察一下马的骨架,你就会发现原来马的腿是3节的!它们看似膝盖以上的部分实际相当于人的下臂或小腿,掌骨和跖骨加长充当下肢,最后着地的部分只是相当于我们的中指(趾)的指甲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蹄子。
马是用马蹄子行走的,在这方面,跟动物界中的其他动物是有区别的。尽管如此,类似于马这种行走方式的动物却不乏其例,比如牛、鹿等有蹄类哺乳动物都是这般。从宏观的角度看,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着地的面积越小,它们奔跑得速度越快。你看我们人类奔跑时总是把脚后跟抬起来,仅用前脚掌着地,就是这个道理。
马儿站着睡觉不累吗?
马与其他家畜不同的一个特性就是在夜里喜欢站着睡觉。马儿站着睡觉会不会觉得累呢?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马可以锁住它的膝关节和肘关节,使它在站立(或睡觉)时不需要再依赖肌肉的支持。由于肌腱钩住了骨头的顶端,因而可以使马腿上的肌肉得到放松。
家马站着睡觉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远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食肉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与敌害斗争,唯一的办法只有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们也是站着打盹,保持着高度警惕。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遇到天敌和人为的伤害,但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因此野马站着睡觉的习性就被保留了下来。
老马为何能识途?
马的嗅觉极其灵敏,有时能通过对空气中微量水分的辨别,找到几千米外的水源。马对气味的记忆也很强,能在迷途中经曲折路程重回原地。在我国历史上有关于“老马识途”的记载,这是马靠着景物、颜色、声音、气味等外界环境对其大脑的刺激而识途的。
马有一个习性:行走时鼻子会呼呼作响。它的鼻腔分呼吸区和嗅区两部分。呼吸区位于鼻腔前部,能分泌黏液,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鼻腔。嗅区位于鼻腔的后上方,那里嗅神经细胞星罗棋布。马在行走时之所以鼻子呼呼作响,就是要不断排除鼻腔中的异物,使呼吸区畅通;而呼吸区畅通了,就可以充分发挥嗅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准确地识别道路。
始祖马只有狐狸那般大?
马是奇蹄类动物,起源于古老的有蹄类,从始新世开始它们就已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有5800万年的历史了。在形形色色的奇蹄类中,有曾经昙花一现到渐新世就已退出历史舞台、在额鼻上带有巨型角状物的雷兽;有和马相似但脚上带爪的爪兽;有多种类型的犀牛;还有一类被称为貘的动物,今天还能在美洲和东南亚见到它们的孑遗。总之,曾盛极一时的奇蹄类现在只剩下马、貘和犀牛了。
1838年,英国人科尔切斯特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的牙齿和下颌骨碎片。这些化石引起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欧文的注意,但当时他并未认识到这些化石属于马,而把它们归类为灵长类。到了1840年,他又将其归类为“蹄兔兽”。直到多年之后,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在美国西部发现了与欧文描述的“蹄兔兽”相当一致但更为完整的化石,才发现这种动物与蹄兔并没有关系。尽管它的体形只有现代的狐狸一般大小,却是今天世界上所有高头大马的祖先。研究发现,最早的马出现在始新世早期,被称为始祖马,它的个体比现代的马小得多,身高仅有大约30厘米。
马为何不怕热?
马在运动时会产生很多热量,那么热量过多会不会把它的大脑烧坏呢?当然不会,因为马的头部具有天然“空调”。马在高速奔跑时血液的温度可以达到45℃~46℃,但它头部的温度却恒定在40℃左右。在马的头部下方有一对气囊,它们的作用类似于空调散热器,在血液进入大脑前先对其进行降温。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