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影视剧上,还是在古籍和出土文物里,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的马车似乎都只有两轮,即便是四匹或八匹马拉的车也都是两轮,鲜少见过四轮马车。相比于欧洲众多造型各异的四轮马车,东西方的这一差异让人不免疑惑。
是否真如网间传言,因为我们陷于技术的短板吗?
非也,我们也有四轮马车,只是用的比较少,不像两轮马车那么普及而已。
从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所见,中国最早使用使用双轮马车是在商代晚期。不过,据查中国使用马车的记录追溯到黄帝时代,《汉书·地理志》中曾记载,“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
中国古代,两轮马车占据绝对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两轮马车灵活,适合打仗。春秋时期,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叫法,天子地方千里,佣兵万乘,诸侯地方百里,拥兵车千乘。其中一“乘”就是一辆标配的战车: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驾车手、长枪兵、弓弩兵各一),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不同国家配置略有不同。
在汉武帝北击匈奴之前,两轮战车一直是战场上机动的主力。后来中土政权的疆域逐渐扩大,战场逐渐延伸至西北戈壁和北方平原一带,机动性能更加强大、后勤成本更低的骑兵部队逐渐取代了战车部队。于是,两轮马车的使用就逐渐转向了民间。
民间大多数都是使用的两轮车,之所以在这称为“车”,是因为广大群众买不起马,车的动力系统变成了牛、骡等牲畜。牛、骡速度更慢但是力气更大,这样能够使得四轮车更加安全可靠,因而四轮车逐渐被使用。
后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水运逐渐取代成本巨大的陆运,加之朝代更迭,陆运危险性更大,四轮马车一直没有被普及开来,因此后世对此知之甚少。不过,两轮马车由于能够载客,所以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初期。
这便是两轮马车比四轮更常见的第二个方面了。
宋朝时期,为了预防民变朝廷禁止民间大规模养马,轿子成为大众出行的一种流行方式,马车进一步被弱化,到了清末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马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秦始皇统一车轨,在全国修建了驰道,算是创下了历朝在交通上的标杆,其中道路和马车宽度的数据就来源于秦车的规格。
秦驰道都是以咸阳为中心,著名的驰道有九条,包括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等等。这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其宽度大约为五十步(约69米),这一宽度除去中间皇帝出行的路宽之外大约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道路。八达岭长城宽度正是四架马车并排的宽度。后世修路也大多根据这一思想。
另外,古代城市规模几乎也和马车有关。比如,古代马车时速大约在35-40公里/小时之间,这个速度正好能在一小时左右绕城一周。但像比较大的城市,例如长安城等,则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现如今,尽管马车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但在我们庞大的古装剧市场中,它仍具有足够的存在感。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