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备数据常常被忽略,但是许多的球评都在大声疾呼人们注意守备,毕竟好的守备确实能够左右比赛的胜负。守备数据经常被忽略是因为它太单一,并没有太多的亮点,也不是特别好比较。
0. 守备位置(position, 简称POS)
这个当然不是数据了,而是在解说守备数据前,先给各位介绍守备员的位置。位置不一样,用数据判断好坏的标准也不一样。
投手(pitcher, 简称P, 记录简写1):投手的职责在于控制比赛的节奏,守住第一道防线,毕竟若是被对方打者狂轰滥炸,再好的守备也没有用。投手主要面对的守备挑战多为接正面来的滚地球或者强袭飞球,不过和其他守备员相比,次数较少。
捕手(catcher, 简称C, 记录简写2):捕手除了接投手的球之外,还必须担任场上指挥官的工作,负责调动防守阵型,自己也要担任补防的工作(最常见到的是球击出后,捕手跑向一垒后方补防)。另外,捕手也必须按照场上情势和投手的风格,为投手搭配球路。垒上有人时,捕手更要观察跑者的动静,预防对方盗垒。在失分危机时,捕手还必须担任本垒的防守任务。总体而言,捕手的防守任务是9个人里面最吃重的,因此捕手的防守功力最为人重视,捕手的打击能力也因而防守任务过重而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是为什么打击能力强的捕手特别珍贵。
一垒手(first base man, 简称1B, 记录简写3):一垒手主要的工作是守住垒包,接队友的传球完成刺杀。另外一垒手也必须守备左打者击出的强袭飞球和一垒边线外的界外飞球。由于一垒手并不需要时常移位防守,大多数时间都是站在垒包上接球,因此一垒手的体形都十分巨大,避免被冲撞而离开垒包。也就是说,很多的王牌重炮手都是一垒手。不过若体形过于巨大,干脆就别守备了,担任指定打击(designated hitter, 简称DH)比较合适。
二垒手(second base man, 简称2B, 记录简写4):二垒手由于离一垒近,不需要太强的臂力,而必须有矫健的身手。因为一般打者在击球时,有时会技巧性地将球打到没有守备员的地方,这些空当就是二垒手的左右,这就需要二垒手发挥矫健身手,快速地左右移位才能守住了。也就是因为必须身手灵活,二垒手的身材大多短小精干,也从而影响到打击能力,二垒向来不是一个出强打的位置,不过有很多技巧和速度型的选手都是二垒手出身。
三垒手(third base man, 简称3B, 记录简写5):三垒手距离一垒最远,在内野守备圈中必须是臂力最强的。加上由于右撇子永远多于左撇子,右手打者拉击出的强袭球都是三垒方向,因此三垒手最好必须体形高大加上身手矫健,才抗得住守备的重担。也因为三垒的守备环境险恶,三垒向来被称作“the hot corner”。三垒手由于一般都由运动神经发达的球员担任,因此打击能力和速度一般都不差。
游击手(shortstop, 简称SS, 记录简写6):游击手的防守范围是二、三垒之间,这个地方是右打者击出强袭球最多的地方,因此游击手的守备能力必须经得起考验。游击手的臂力要求比二垒手高,灵活度要求也比三垒手大,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此攻守俱佳的游击手在今天也很少出现了。
外野手(outfielder, 简称OF)一共三个,虽然守备内容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很多外野手三个位置都守,因此在全年数据统计的时候通常将三个位置统称为外野手,仅在单场数据统计的时候列出详细的守备位置。年末颁发守备员最高荣誉“金手套奖”的时候,外野手也不分其外野的守备位置,直接选出三个获奖者。外野手的基本标准为臂力好、速度快,接下来详细介绍三个位置的外野手不同的职责:
左外野手(left fielder, 简称LF, 记录简写7):前面说过,由于右打者多于左打者,左边方向的强袭球较多,因此左外野手的飞球判断能力必须很好,而且必须全场保持警觉。左外野手的臂力要求与其他两个外野手相比则较低,这和与三垒之间的距离长短有关:当跑者站上三垒时,就等于站上了得分的大门,左外野距离三垒近,左外野手传球到三垒不需要太强的臂力就能直接传到,这也连带地降低了左外野手整体守备素质的要求,因此左外野也是一个出产重炮手的位置。
中外野手(center fielder, 简称CF, 记录简写8):又称为中坚手。中外野手的防守范围为九人当中之最,因此中外野手的速度必须非常快,对臂力也有一定要求(毕竟中外野距离无论哪个垒包都很远……),中外野手的体形也因此受到了一定限制,多为技巧型和速度型打者。
右外野手(right fielder, 简称RF, 记录简写9):右外野手的臂力和精准度应为全队最佳,回到之前以三垒作为标准的解说,右外野手距离三垒极远,因此一垒有跑者时,许多打者会将球技巧性击向右外野,以掩护一垒跑者一口气冲上三垒,此时右外野手的超强臂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震慑跑者停留在二垒。最好的例子是铃木一朗在2001年球季刚进入大联盟时,各队跑者不知他底细,被他直杀三垒甚至本垒多次,而且次次精准。2001年之后,很少有人会敢在一朗接球的时候跑三垒(偶尔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菜鸟除外,当然后果都是满脸泥土下场),为水手队节约了不少分数。可惜一朗在2007年即将移防中外野,如此精彩的镜头恐怕要少很多了。
1. 出赛数(games played, 简称G)和首发数(games started, 简称GS)
这是判断球员身体素质的标准,但是出赛数多并不代表球员一定受重用,很可能是垃圾时间上来替补明星球员的,所以看首发数就可以知道该球员究竟是不是主力选手了。
2. 守备局数(innings, 简称INN)
同样是判断球员身体素质的,假设一球员场场首发,但是都只守了一局就下场,这样光看出赛和首发的帐面就会很完美,但是一看局数就知道是唬人的了。当然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主力球员的身体素质肯定要够硬。
3. 守备机会(total chances, 简称TC)
顾名思义,就是对击出的球进行防守动作的机会次数。通常在每个出局数和出局机会中参与的防守球员都会记一次守备机会。另外投手夺三振时,这个守备机会是记在捕手头上的,因为严格来说三振是由捕手完成的(要不然谁来接投手的球呢……)。由此推算,常常接刺杀球的一垒手和“完成”三振的捕手一个球季累积下来的守备机会都非常惊人,一垒手常能上1500次,捕手也有常能有八、九百次。相比之下,其他的野手就少得多了。
4. 使出局(putout, 简称PO)
每一次的出局动作参与的最后一个守备员可以得一次使出局,所以这个数字又被一垒手和捕手们占了优……
5. 助杀(assist, 简称A)
终于轮到其他的野手出头了,用传球造成出局的野手一律可记一次助杀。这个数字的龙头宝座一般是被二垒手或游击手霸占,一个球季下来能有400 ~ 500次左右。
6. 失误(error, 简称E)
这是一个野手最要不得的东西,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好的守备员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失误的多寡依照守备位置不同而各有标准,像三垒手、游击手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位置,失误数最为可观,一个球季常能有20多次甚至30次。像一垒手、外野手这种一般只管把球接住就行的,失误数就少得多,甚至可能存在单季0失误的怪物。
7. 参与双杀(double play, 简称DP)和参与三杀(triple play, 简称TP)
最常见的双杀通常由游击手或二垒手所策动,因此这两个守备位置参与的双杀都多。但是别忘了,负责“最后一击”的一垒手也“参与”了双杀的,因此最后参与双杀最多的仍然是一垒手……
至于三杀,可能的模式就多了。不过参与到三杀与其说是技术高超,不如说是运气成分大些。
8. RF值(range factor)
这个值主要是看一个野手单场(每9局)的发动守备率,公式如下:
RF = (使出局 + 助杀)×9 / 守备局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一个多重守备位置的球员的RF时(如有些球员有时守二垒有时守游击;但三个外野手算同一个守备位置),必须分开计算各个守备位置的RF,不能混在一起算(因为一个球员在场上不可能同时守两个位置……)。不过由于捕手和一垒手的超高PO,这个值又是被这两个位置抢了锋头……
9. 守备率(fielding percentage, 简称FPCT)
简单地说,这就是当球朝球员过来的时候,能够成功处理该球以顺利造成出局的几率,公式如下:
守备率 = (守备机会 - 失误) / 守备机会
当然,由于一垒手和捕手的“先天优势”,这两个位置的球员的守备率一般都很高,通常都能接近1.000。反而是游击手和三垒手最惨,经常在.950左右徘徊,守备能力差一点的到.930都有。
综上所述,各位可知守备数据是难以比较的,由于数据的统计方式的原因,某些守备位置的球员“看起来”守备功力很强。所以我们只能在同一个守备位置当中来比较球员的守备功力。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