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内蒙古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尼河、伊敏河流域,有着一种优秀的马,那就是锡尼河马。 锡尼河马,在20世纪60年代
在内蒙古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尼河、伊敏河流域,有着一种优秀的马,那就是锡尼河马。 锡尼河马,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称布里亚特马,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苏联十月革命时期,居住在后贝加尔一带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来到我国索伦旗(现鄂温克族自治旗),在锡尼河、伊敏河流域定居。他们带来的马匹时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体型较大,同时又与三河马产区相邻,所以很早就与三河马有血缘关系。1932——1945年的伪满时期,海拉尔种马场在索伦旗设民马配种站,用盎格鲁诺尔曼种马进行改良,但所产杂种马数量不多。20世纪50年代后虽曾引用过三河马、顿河马、苏高血马和奥尔洛夫马等品种进行导入杂交,但数量不多、影响不大。锡尼河马经过素有养马经验的布里亚特蒙古族牧民精心培育和选择,在终年放牧的粗放饲养条件下形成的地方良种。1955年曾对锡尼河马(当时称布里亚特马)进行调查,确定其为一个地方良种,并开始进行选育。1972年又对锡尼河马作了全面调查,并制定了选育方案。 在近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中,牧民自发选留体型大、适应性好、抗病力强、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的马匹。在每年出售马匹时,选择性地淘汰马群中不良个体,进一步优化了马群质量,提高了生产性能。 当地的鄂温克族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庆丰收的“米调鲁节”,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产区群众还常年开展那达慕、结婚、祭敖包、骟马、烙火印、驯马、套马等马文化活动。赛马是最受群众喜爱的活动,有长距离耐力赛马、公马赛、走马赛、不同年龄赛等赛马活动,这些对锡尼河马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锡尼河马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多呈直头,眼大有神,耳小、直立、灵活,鼻翼开张良好,额宽窄适中。颈长短适中,多呈直颈,颈部肌肉发育良好,头颈结合良好。鬐甲明显胸廓深广,背腰平直,肋拱腹圆,尻部肌肉丰满、略斜、四肢干燥,关节明显,肌腱发达,前肢肢势正直,后肢多略呈外向,蹄质致密坚实。鬃、鬣、尾毛中等长,距毛短而稀疏。 毛色以骝毛、栗毛、黑毛为主,杂毛较少。 锡尼河马常年大群放牧,无棚圈,逐水草而居,夏季在靠近水源的草原放牧,秋末冬初降雪后利用无水草原放牧,形成了自然分季的轮牧方式。大雪封盖草场时刨雪吃草,仅在夜间补饲少量干草,通过吃雪来补充水分。当地有打草、贮草的习惯,以备急用。 锡尼河马是乘挽兼用型的地方良种,体大力强、适应性强、耐粗饲、力速兼备、乘挽皆宜、富持久力,能在完全依靠天然牧场放牧的粗放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因缺乏有计划的选育,马群整齐度较差、繁殖性能不高,少数马匹外形尚有缺点,须加以改进。今后应继续加强本品种选育,在保持原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可向骑乘型、乳肉兼用型方向进行分型选育。同时加强饲养和放牧管理,开发利用锡尼河马的优良特性。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