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开始,在世界很多城市和地区,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发展的不断加快,马的众多功用逐渐在众多领域被替代——交通运输大大弱于工业化生产的各类型汽车,役用功能被各种农用机械取代,情感交流的承载作用被易于饲养、占地不大的猫狗所替代。这种替代的变化在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国内各个以马背闻名的西北、北方城市,而呼和浩特市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高耸的水泥高楼,穿上西装革履和时尚的现代服饰,开着车穿梭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面上,很少有人再去享受马背上那自由的风,去追寻祖先信仰的原始萨满神灵,更多的是在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而奔波。但是在这里同样有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坚守着,为蒙古族这个传承千年,历史悠久、马文化浓重的民族和草原,追寻着更多值得追忆、弘扬、发展,值得外人称道的蒙元文化,传承在一些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回忆和技艺。
这些人中有普普通通的农牧民、手工艺者,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更有身处各个行业但心系内蒙古马产业发展,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留更多传统的、地道的蒙元文化,一直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幻想着有一天内蒙古马产业能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推动当地发展。这种期盼在多年的对外交流和学习中,逐渐修正、进化、完善,最终成为一种融合了现代马产业和赛马、马术运动的发展理念,成为一种更热切的期盼,炙烤着每一个关注内蒙古马产业和赛马、马术运动发展,立志通过融入更多元素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社会贤达的心。
这种期盼在近年来得到了回应,随着内蒙古绿色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在接下来国家倡导挖掘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旅游、推动全域旅游、提倡全民健身等更多政策、倡议的指导下,内蒙古马文化浓厚的积淀终于迸发出来。最终在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布了历史以来发展马产业、推动蒙元文化发展的最强音——在2019年召开“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
呼和塔拉的蓝天白云下,孕育的是内蒙古赛马的希望。
这个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盛会,将主会场设在呼和浩特市,各分会场遍及自治区11个盟市,形成了规格极高、区域极广的最强联动。在内容上,除了传统的赛马、马术和马上技巧展演之外,与马相关的手工艺品、摄影、画作、极具蒙古特色的马装备等等,都悉数登场。此外,具有故事情节和融合展示的马戏表演、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创作等等,都作为“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的一项内容,集中、分批次、分区域地进行展示。
从中央到自治区再到各盟市的整体联动,从政策到资金再到各种人财物的调集,让内蒙古马产业通过各种形式得以复苏,这种种的举措,也如一阵清风,吹开了长久以来,内蒙古乃至全国各地爱马人即将干涸的心。他们纷纷奋起,以各种形式加入到这个马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来,为内蒙古自治区马产业和蒙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使作为主会场的呼和浩特一时间蹄声隆隆,众多与马相关的场地和设施,满溢着蒙元文化和马文化的氛围。
精美的马鞍,既是马匹的好搭档,又是马文化传承的良好载体。
在这样的活动中,众多历史悠久的马鞍、马镫、马笼头、马鞭、马铃铛等老物件不再蒙尘,被修复、展出;两幅长达五十多米,分别反映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绿色长城以及反映内蒙古马文化的画轴长卷被创作出来;多达十多个剧目,反映蒙古族与马相依相存,融入声光电和战争、生活、情感的马术展演剧目被创作并在全区范围内展演;各种与马相关的乐器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走上舞台,为大家演奏新时代的乐章。此外,一直以来未在呼和浩特市的速度赛马常规赛,极少在呼和浩特市公开的马术赛事,也在2019年走进了大家的视线,为这出马产业发展大剧增光添彩。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开始了对FEI国际马术耐力赛的引入。据官方渠道发布的消息,本次赛事被命名为“2019中国·呼和浩特国际马术耐力达标赛”,借助呼和塔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马场条件,在10月5日利用呼和塔拉及周边丰富的地貌、地域,举行40公里和80公里两场达标赛事。
呼和塔拉拥有目前国内最大、设施最完善的赛马和马术表演场地。
这种赛事的引入,对于一直以耐力著称的本地蒙古马来说,既是对民族特性的肯定,又带着对本土马匹改良、国际重视马匹福利理念融入和规范化赛事的期盼,希望国际马术耐力赛能够为蒙古马这种让中国享誉全球的马匹,重新焕发生机。而赛事的举办,也让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的马术、赛马运动体系更加完善,赛事项目更加丰富,对未来蒙古马品种的发展、对内蒙古马产业发展,也有极佳的示范、带动作用。期待本次赛事的圆满成功,能够为蒙古马的改良、繁育带来更多、更有希望的方向和未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