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击剑技术生物力学原理的要素及其合理的组合和匹配
研究运动技术原理,主要是研究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原理要素的合理组合和匹配。而研究这些要素实质上就是研究身体活动的要素。击剑技术生物力学原理的要素及意义击剑是运动员手持剑与对手格斗,运动员手持剑的身体活动的要素及意义是:
1. 身体姿位和关节角度
击剑
身体姿位决定着整个人体完成运动及用力时的身体状态,也决定着力的相互作用状态,对技术效果产生影响;关节角度大小影响屈伸关节肌力的发挥,影响动作的幅度、工作时间和动作的空间因素。击剑中的实战姿势是基本的身体姿位。实战姿势正确与否对启动、移动和进行进攻与防守时的距离、时机等产生重要影响。实战姿势正确与否涉及身体各环节的相对位置、剑与肢体的相对位置正确与否,这就同有关关节的角度有关,因为实战姿势与各有关关节角度不同,其肌力矩各异,肌力发挥就不同。根据对我国女子花剑优秀运动员的弓步剌研究分析,实战姿势'的关节角度平均值为:两脚间的距离为427毫米;重心在两腿之间,两膝微屈,前摆动腿膝角为115.4°,踩角为64.9°,后腿后蹬角为53%躯干自然含胸收腹成82.6°角,持剑臂伸出肘角为123.1°。从生物力学角度看,站成这种实战姿势比较合理,各关节的角度最佳,能保持人体移动的灵活度,对向前、后退的移动和蹬地用力出弓步的方向,以及在刺出后弓步落地动作的正确性也能得到控制,对及时击中对手也有密切关系。
2. 身体和肢体位移的距离、时间、速度及加速度
击剑
击剑是以肢体(持剑手)位移适宜的距离、时间、速度、加速度,击中对方有效部位而取胜的,没有身体位移的距离、时间、速度及加速度是不能实现的。因此,身体及肢体位移的距离、时间、速度及加速度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如弓步进攻中,弓步(身体)移动的时机、距离、速度与持剑手(肢体)移动的时机、速度、距离及路线就是评价弓步进攻的质量依据。在正确的实战姿势下,当观察到有利时机时,出弓步的距离大小、速度的快慢和击剑时间、速度、加速度、距离及路线能否恰当,乃是击中对手的关键。据对中国女子花剑优秀运动员弓步剌的研究分析(平均值):原地出弓步后两脚间距离为1053毫米,剑移位为1121.1毫米,最大剑速为2789毫米/秒,发挥最大速度的时刻是在0.32秒。
3. 用力大小、方向、稳定性和动态力的变化速率
击剑
击剑运动员身体及肢体(手持剑)位移大小和速度变化的快慢,取决于用力大小,而用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爆发力或力的增长速度。运动的方向及路线是否合理,又取决于用力方向的正确性。肌肉用力的稳定性,对动作精细控制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如在特别讲究手脚配合的击剑弓步剌中,为了达到击中对手的目的,击剑的速度要快,深度要大,这就与伸臂的速度,即伸臂用力大小有关,同时腿的后蹬用力大小起了很大作用。据对我国女子花剑优秀运动员的研究分析,原地弓步剌(平均值):出剑后在0.32秒就达到最大速度为2789毫米/秒,除需要持剑臂伸直用力和力量增长的速度外,腿的后蹬最大力值约在0.42秒时达到802.3牛顿,后蹬腿的冲量为221.3牛顿秒。击剑后剑尖运行的方向路线能否正确稳定,乃是能否击中有效部位的关键,这就要靠手的小肌肉群用力的稳定性来控制剑尖方向、路线和击中的准确性。
4. 运动时身体各环节的相互配合
击剑
击剑时身体各部位承担的任务不同,其功能和活动形式各异,因此,必须注意身体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形式和用力顺序,才能把身体各环节发生的力量和运动,传递或集中于工作环节——作用于剑尖上。击剑时手脚配合格外重要,下肢承担着移动身体的作用,调节与对手的距离;上肢承担着持剑:做击打、剌(劈)等各种进攻和防守的手上动作。上肢是工作环节,下肢是配合环节,上下肢必须有机协调配合。眼、脑、手、脚的有机配合是击剑技术的关键。比赛时,运动员首先通过观察,对对手的距离、方向、速度和意图等作出判断,再做一系列快速反应。以脚步移动调整与对手的距离,手上作进攻或防守动作,形成有节奏的配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