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乒乓球女队教练谈孙颖莎成长经历

夏侯雨菊
导读 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河北名将牛剑锋、白杨相继退役,女队开始青黄不接,后备梯队出现断层,此时我顶着压力临危受命,接过河北女队的教鞭

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河北名将牛剑锋、白杨相继退役,女队开始青黄不接,后备梯队出现断层,此时我顶着压力临危受命,接过河北女队的教鞭走马上任。为了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不虚度大半生的执教时光,我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女队的建设中,孙颖莎是我选中的第一批队员里的佼佼者,从苗子调赛的眼前一亮,到后来的连续跟踪观察,如今看到她在优秀的国家乒乓球团队里成长成材,我是欣慰的,也是骄傲的。

从第三到第一,只用了三个月

我到女队后从选材组队开始工作,通过组织青少年苗子调赛,选拔优秀队员。在各地市选派来的100多名队员进行的一次调赛中,孙颖莎并没有打第一,但是她特点鲜明,基本功扎实、成熟稳健,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在当时所有的参赛队员中,她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只比球台高一点儿,大脑袋,小胳膊小腿,肉乎乎的,一猫腰还挺虎实。在场上不喊也不叫,但是特别能拼,个子小但挺能护台,从不轻易丢球,属于我比较看好的类型。

调赛结束后,队里留下了26人集训。系统训练了大概一月有余,孙颖莎就从第三打到了第一,从那以后她在队里的冠军位置再也无人能撼动了。孙颖莎的领悟能力特别强,而且训练非常认真刻苦,更难能可贵的是还特别用心。给她点出来的动作细微之处,她能迅速理解,并且能够在实战中体现出来。比如说从开始的握板、手腕的小动作、重心交换、腰腿运用、以及发力点等等,她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去模仿、理解和运用。除了有天赋之外,这孩子特别认真,我记得很清楚,从小我给她发多球发得最多,因为她打完球从不偷懒,马上拿起空盆满地捡球,甚至钻桌子底下找球,有时候嫌少还去别的孩子那里要球,所以永远都是端着冒尖的一大盆球等着教练发。这样的孩子别说我喜欢,任何教练遇到必定都会喜欢。

后来我也问过她的家长,她回家后提不提训练、说不说球?她爸爸说她经常会跟父母分享训练的收获,并且还会在家对着镜子比划练。可能正是由于这种用心,才让我们俩教与练的配合显得更有效率。

只有身高令人愁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训练一如既往,稳中有升,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推进,但有一点让我有些担忧,就是她的身高问题。孙颖莎10岁进入河北队,之后几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的小孩儿蹭蹭长,只有她总是一种原地踏步的感觉,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眼看着一起进队的孩子都能比她高出半头了,但她只长技术不长个儿,女孩子本来护台就吃力,再加上当时她的力量也一般,所以我开始担心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恐怕会受影响。

2012年,孙颖莎开始代表河北队参加“全国北方赛区”比赛,打到最后女单决赛的对手是山东的孙艺珍,个子比她高出一头,拉球的力量、旋转也明显占优,最终孙颖莎1比3输了。面对全面提高的关键期,她的身高成了困扰我的一大难题,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从技术上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力求弥补身高的缺陷。

首先,我从基本功入手,必须要把她的底子打好,全台的两面相持、摆速、防守都必须练得扎实过硬。为了拥有缠住对手的能力,还特别加强了反手位的相持及防守能力。其次,强化步法训练,从多球跑动开始,加强高难度体系化训练,在反手位相持的基础上加强正手的保护、强化两面摆速、前后跑位的衔接以及协调转换再转正手进攻等一系列连贯战术,力争在多变中寻求突破。

这些针对性的训练是有效果的,在与大部分对手的对抗中,基本可以将身高问题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随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打进国家队的目标,连冲了三次

2013年,年仅13岁的孙颖莎代表河北队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一路过关斩将打进了女单决赛,最后3比4输给了当时已是国手、“人高马大”的王曼昱。按照国家队选拔政策,少锦赛女单冠军才能进入国家二队,不过首次参加全国少年大赛就能拿到这个成绩已实属不易,孙颖莎距离国字号队伍仅一步之遥。

那场比赛打完后,我认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王曼昱比孙颖莎稍大,个子比她高一头,力量和旋转都占上风,孙颖莎能和对手缠斗到决胜局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为什么没能赢下来?除了大赛经验不如对手外,孙颖莎的得分手段和能力还是弱,稳中相持还能咬住,比分也差不多,但在转进攻的力量上差距较大。我想,在未来高水平的较量中,除了有基本功的实力,更要不断丰富进攻手段,不仅仅是反手位转进攻,正手杀伤力也要加大,所以必须要在得分能力上再多下功夫,包括发球后正手抢攻的意识能力以及杀伤力,相持中中间偏左、正手侧身转进攻的使用率都要加强。

我们在接下来的训练中,除了最基本的相持防守,保持实战中稳定性的前提下,又加强了使用正手进攻的配合。在这一点上,她比别的孩子意识、反应上都要快一些,很快就领会了加强正手使用的妙处,所以才有了现在敢于使用正手的表现。再加上更多的交叉步大角度跑动步法训练,孙颖莎正反手的转换也更加自如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力量的增加,她逐渐能打出快、准、狠的正手进攻,并且使正手连续进攻成为了她的一大特点。

相伴的岁月,我们共同成长

运动员的成长必须是技术和思想多方面的共同成长,我们有针对性地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年内打各种联赛的成绩和综合能力都有了进步。可是在2014年全国少年赛上,孙颖莎却再次受到了打击。那一年国家队出台新政策,少年赛单打前两名就可以入选国家队,而且上年度的女单冠军王曼昱并未参赛,所以不只是孙颖莎,连我也认为这是个好机会。谁想在16进8时,孙颖莎意外输给了北京队的郭雨涵,比赛结束后,她非常伤心,我也很自责,不仅是她过于乐观,我也有了侥幸心理。其实每个年龄段优秀的球员都不少,实力也都相差不大,一旦在场上的思想发生变化,遇到困难又不坚定,输球也是很正常的事儿,她可能过早去考虑半决赛和决赛,所以一旦前期遭遇意外困难,心态和技战术也就相应出现了问题。

这次比赛让我意识到,除了练就过硬的技术,思想上也要更多地磨练她。相较于其他队员,孙颖莎可能从小过于顺利,一直都是赢球多,甚至比她大一两岁的她都不怕,所以有时我也会忽略大赛的压力、输赢的结果和复杂的环境给她带来的影响,在认识到“沉着冷静的心态才是高水平发挥的前提”这一点后,我决定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她的心态问题。在以后的日常训练中,给她“添堵”成了常事儿。比方说:队内打比赛,她打了好球,不给她加油叫好,还鼓励全队一起为她的对手加油;专门挑她不爱打、让她打着难受的对手和打法去练,直板、生胶,反正不喜欢什么就练什么;虽然训练已经很累了,但对她的要求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甚至身训中也是如此,大家都是五千米,可能会让她再坚持五千米等等,就是通过这些日常的训练和点滴磨砺,达到让她在不开心、不喜欢的情况下,能够不受干扰,咬牙去顶去扛,锻炼她的抗压能力和摆脱困难的能力,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到比赛中。

到了2015年,孙颖莎已经15岁,也是她有资格参加最后一届全国少年赛的年龄。那一年,孙颖莎在半决赛就遇到了上届冠军钱天一,结果她在大分0比2落后的情况下,最后以4比2实现了逆转。其实孙颖莎很不喜欢打左手,但是那场比赛她格外坚定,尽管前两局没能占得先机,但她一点儿也没慌,通过自己的努力直面困难,最后如愿进入了国家青年队。同样是那年的比赛,她在团体赛再次与北京队的郭雨涵相遇,决胜局中,孙颖莎在6:10落后的情况下连得6分逆转取胜,帮助球队过关。比赛结束后的第三天,国家队教练就通知她去报到,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了。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孙颖莎的乒乓之路太顺了,也有很多球迷觉得孙颖莎是横空出世,还有人说她是天赋性运动员,但事实上,每个队员的成长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孙颖莎刚进河北队集训的时候只是个十来岁的“小豆丁”,就把目标放在了张怡宁身上,说自己要像张怡宁姐姐一样,长大当世界冠军。如今事实证明,她对乒乓球是全心全意地热爱和投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心甘情愿地去坚持、去奋斗、去付出。有天赋、肯付出,遇到这样的运动员,对我来说是一件幸事!我们相伴的岁月是难忘的岁月,更是共同成长的岁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