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纲五常是什么数字,三纲五常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五常:仁、义、礼、智、信。
3、“纲”在此处是做表率的意思。
4、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5、 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6、约等同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7、扩展资料:历史地位“三纲五常”作为为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
8、三纲强调封建主义人伦关系的尊卑与高低、主从关系;五常强调处理人伦关系的道德准则。
9、无论是三纲还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确立和维护法定的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序列,由此强调等级的不可逾越,对这一政治伦理原则,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家,都拥护它并围绕着它来思维。
10、古代社会歧视女性,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一大弊端,在我们当今社会应该更加关爱女性。
11、现在女性的地位相比古代有了很大的提高。
12、三纲五常不是一无是处,我们不能“一刀切”。
13、三纲还可以“出新”,五常则可以大加倡导。
14、如果我们恰当地利用传统道德精华,“化腐朽为神奇”。
15、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会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三纲”中不足之处,是应予以唾弃的,而“五常”中则包含着许多积极因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予以继承和发扬。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17、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18、“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19、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20、“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1、从在这里是依靠,依托的意思,未嫁的时候,依靠父亲给予生活的保障,出嫁之后,依靠丈夫给予保障,丈夫不在了,依靠成年的子女给予生活保障。
22、扩展资料:婚姻家庭组建的原则是男为内、女为外——以“利内”为目的,就是要利于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和睦兴旺。
23、女方的亲属叫“外戚”,又说生个闺女是“外人”,就由此而来。
24、婚姻家庭制度习俗是男主、女从——实行男婚女嫁、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25、其做法是男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特别是必由己出的儿子)以继世传宗;已婚妇女必须住在夫家,家庭亲属的身份是按照丈夫的名分、辈分决定的。
26、夫妇人数不均衡,规定上层男子除了一名正(嫡)妻(俗称“大老婆”)还可以娶若干个妾,如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一次娶12女,诸侯9,大夫以下递减。
27、参考资料:三纲五常_百度百科一、三纲五常三纲具体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中,“君为臣纲”当是其首,其行为规范表现是“忠诚”,即对君主尽心竭力,坦诚相待,如果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会太平安定。
28、“父为子纲”则是基础,它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就是孝敬,即指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父母有过错,不能触怒父母,在父母面前,子女唯一明确的是孝敬,社会规范中的是非,善恶的标准都可不予考虑”。
29、“夫为妻纲”则是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得以产生的基础,而对应的行为规范是“节”,朱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是对这种行为规范的体现。
30、2、五常具体指仁、义、礼、智、信,即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31、“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指知识,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32、二、三从四德三从具体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并非“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33、即未嫁的时候,听从家长(父亲)的教导,出嫁之后,辅佐丈夫持家执业,丈夫不在了,抚养教育抚养子女成人,引导、尊重子女端正生活理念。
34、2、四德“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35、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
36、“三从四德”中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
37、“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
38、“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
39、扩展资料: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40、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41、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42、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43、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44、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45、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46、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47、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可谓宇宙的根本法则。
48、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49、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
50、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51、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5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从四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纲五常答: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53、五常:仁、义、礼、智、信。
54、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5、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
56、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57、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58、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59、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60、扩展资料: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1、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
62、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63、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64、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65、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66、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由董仲舒提出。
67、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8、虽然饱受诟病,如思想禁锢等等,但它也确实发挥着及其积极的一面。
69、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70、参考资料:三纲五常-百度百科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1、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72、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73、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74、扩展资料: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75、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个人基本人际关系。
76、义指合理的责任。
77、2、父子亲是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
78、父母要全力抚养教导好子女,同时子女成人后也一定要赡养好父母。
79、3、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80、社会作用: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 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8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纲五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从四德。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