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岂曰无依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里,岂曰无依衣与子同袍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2、出处:《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3、原文节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4、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5、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6、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7、与子偕作!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8、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9、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10、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11、整体赏析这首诗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
12、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13、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
14、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
15、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16、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7、’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18、”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19、”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20、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21、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22、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如下:作者:周代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3、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24、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25、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26、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27、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28、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29、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30、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31、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
32、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
33、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34、”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35、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36、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