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整理发布:为什么有“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一说?“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一句凝结生活经验的俗语,它告诉我们一些生活小常识,就是买猪肉不要太早,等天大亮了再去就能买到新鲜足斤的猪肉;买豆腐的时候则相反,需要早上买,傍晚买的豆腐要么不新鲜要么是变质的。
早不买猪肉,这里的早不是指早上,而是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集镇上的肉摊杀猪一般在一二点钟就开始了,把猪杀完天还没大亮。摆在肉摊上的猪肉还冒着热气。如果这个时候你去买猪肉,肉贩给你的秤是足斤足两,但是当你提回家时,猪肉彻底变凉后重量也要减轻一些。所以不要很早的时候去买猪肉,等猪肉由热变凉了再去买,可以减少一些损失。
早不买猪肉,还有一点是太早了分不清猪肉的好坏。在以前,农村还没有通电,而农村的集市也是最早的,有一些肉贩会把没有卖完的存肉甚至是变质的肉混在好猪肉里面卖。这时候,你去买猪肉,因为天还没大亮,你很难辨别猪肉的好与坏,买回家才发现是存猪肉或是变质的猪肉,但为时已晚,你来找商贩时,他们大多不会承认。
那“晚不买豆腐”又是为什么呢?
晚不买豆腐,一是指傍晚买的豆腐不新鲜会变质,二是傍晚时根本就买不到豆腐。
在冰箱冰柜普及之前,各种食材是没有办法保鲜的,需要现做现卖。做豆腐的也一样,都是在凌晨二三点就开始磨浆加工,等加工成豆腐时天刚亮,就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般到八九点钟就卖完了。
如果到了晚上,你还能买到豆腐,那可能是变了质的。因为那个时候制作豆腐都是用石膏,而石膏与豆腐中的叶酸和维生素的化学反应,时间长了味道就会变酸。所以,做好的豆腐,时间过得太久,特别是夏天,很容易变质。
其实古人的这一生活智慧到现在仍然用得上,可以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我的父母一直在农村生活,他们每年都要宰杀一头年猪。今年,父母喂了两头肥猪,本来是要卖一头生猪的,但下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卖生猪不划算,父亲便把两头猪都宰杀了卖猪肉,父亲联系了四个买家,一头猪卖给他们。
杀猪那天,父亲把杀好的猪肉都摆在案板上,我觉得好奇,既然这些猪肉都是卖的,怎么不通知别人来拿呢?父亲告诉我说:要等猪肉冷了再卖给别人,这热肉人家拿回家后重量会减轻,一人几十斤回去要少几斤,第一是人家不划算,第二万一买家是计较的人,就会找你扯皮。父亲还说,以前村里就发生过这样的矛盾,一对关系很要好的朋友,其中一方宰杀年猪时卖半片肉给另一方,买方把猪肉拿回家一过秤,一下少了四五斤,就认为是被好朋友骗了,两人为这事大吵一架,反目成仇了。
我自己也经历过早上买肉被骗的事。有一次,老婆出差在外,而那天因为单位有事,需要7点钟以前去上班,我就起了个大早,5点半去菜场,匆忙在一家亮着粉红色电灯的肉摊上买了几斤肉,回家放进冰箱就上班去了。中午下班回家做饭,拿出早上买的肉一看,白惨惨得硬得像砖头,放鼻子下一闻,有一股淡淡的臭味。而当时买的时候,明明看着这块猪肉是粉红色很新鲜的样子。
还有一次,买了一块豆腐,回家后忘了放进冰箱冷藏,下午回家,准备做一个豆腐鱼汤,当我把鱼煎好要下豆腐时,解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扑鼻而来,豆腐已经变质了。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