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整理发布:云桥学院已经深度服务了两万多名乡村教师

温程行 中国教育新闻网
导读 2022年1月8日整理发布:一端连接着师范院校和师范生,一端连接着乡村教师,这个名为云桥学院的线上培训课程,是首都师范大学为乡村教师打造

2022年1月8日整理发布:一端连接着师范院校和师范生,一端连接着乡村教师,这个名为“云桥学院”的线上培训课程,是首都师范大学为乡村教师打造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云桥学院已经深度服务了两万多名乡村教师,在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探索着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

培训内容紧贴教师日常工作

“我信息技术底子薄,一开始都不知道怎么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电子白板也只会用现成的课件。学校有这么好的设备不会用,心里着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朝阳乡中心学校胜业分校教师杜秀梅虽从教25年,却一度对信息化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一直关注乡村教育并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孙众,带领该学院的师范生开始了云桥学院的工作: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工作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发布到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平台;开通移动端课程,让乡村教师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学习;组建微信群,为乡村教师答疑解惑。

在孙众看来,要让教师发自内心地认可课程内容,一是要嵌入教师的日常工作,融入教师日常工作流程和教学流程;二是要真正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们挤出时间、花了几个小时来上我们的课程,在应用的时候,要帮他们节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通过在云桥学院几年的学习,杜秀梅学会了录制微课,掌握了后期编辑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能力也得到提升,“感觉自己被重新激活了”。

构建“互联网+新同学”培养模式

“云桥学院实际是在探索一种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我把它叫作‘互联网+新同学’。”孙众说,“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是‘自上而下’,但在云桥学院最开始阶段,很多问题是学生在教我,比如微信公众号怎么排版更美观等。正因为师范生在技术上的优势,他们与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关系。”

2015年云桥学院启动以来,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每年都有新的师范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学院特别设置了创新学分,鼓励学生体验在线教学,学生还可以申请创新创业课题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不少学生在和乡村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自己研究的兴趣点,并写成毕业论文。

2015年,处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的蘧征,成为云桥学院的第一批成员之一。他参与了部分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的设计,并作为助教在微信群解答教师们的疑问。如今,蘧征也成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云桥学院让我的教学设计能力、技术工具与教学融合方法、数据分析、教学实践研究得到全面提升,对我现在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在孙众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对师范生的最大改变是职业认同以及对乡村教育的了解,“乡村教师们在年龄较大时还特别认真地去学习新知识,并积极地在课堂中应用、实践,这种对教育事业的付出、对乡村教育的坚守,对师范生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将教育需求与人工智能相匹配

“Word怎么转换成PDF?”“PPT的动画顺序怎么调整?”

最开始,师范生们总要不停地在群里回答类似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回复,他们常常从早上七八点忙到深夜。如何提高服务效率,一度成为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微软技术团队的支持下,云桥学院把常见的重复性问题进行整理,开发出“AI小云”人工智能助教机器人,不间断地在微信群中自动回复。

“目前,在乡村教师培训或是在职教师培训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支持教学培训是一项创新。”孙众说,“我们培训初期,人工智能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但随着教师能力的提升,开始问一些涉及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问题,就触及了人工智能不擅长的领域。因此,将真实、重要、迫切的教育实践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匹配起来,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要面对的挑战。”

从技术尝鲜到体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几年来,云桥学院的课程持续推进。孙众表示,下一阶段将带领乡村学校优秀教师来做研究,促进更多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王家源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