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型的来源
[荣威550]
【MG 6 2009年广州车展首发】
MG名爵品牌是在2007年被南汽收购后带到中国的,2008年SAIC与南汽的合并让MG和荣威品牌重新走到了一起。华南合作后,工厂对这两个品牌做了新的定位划分。荣威专注于国内市场,而名爵则以全新的logo竖起了运动的品牌形象,为未来进入(或“回归”)欧洲市场做准备。
MG 6是MG品牌大革新后的第一款产品,也是MG品牌近十几年来的第一款全新车型。还记得2009年广州车展MG 6一车独霸整个大展台的气势,真正体现了工厂对于这款产品的创意和信心。其实MG 6的生活体验并不复杂。从技术研发来看,MG 6与荣威550共享底盘、动力甚至内饰等大部分技术。但由于MG 6和550在外观设计和品牌形象上有较大差异,所以用“550两厢版”来形容MG 6可能不太公平。个人认为,MG 6是SAIC开发的一款共享平台和技术的新车。
由于之前推出的MG 7和MG TF其实都是原MG遗留下来的老车型,MG 6的上市承担着重塑MG品牌的重任。不仅在中国,在欧洲,工厂也打算“发布”MG 6。知道了这个背景,我们就不会对MG 6处处“洋气”感到不舒服了。
在试驾荣威550之前,它的技术性能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印象。带着这个印象再试试MG 6。能不能把吸引力提升一个层次?下面来看看评价。
3.外观感知
机关枪
机关枪
毫无疑问,MG 6是一款漂亮的车。它采用了“Fastback”设计,这是一款五门掀背车的形式。这种形式比轿车更别致,比两厢车更端庄。其实在欧洲,快退模式已经存在很久了。马自达6、福特蒙迪欧等一些大家熟悉的国产车胜出,在欧洲也有快背车型。但MG 6是国产A级车中的第一款快背车,它的出现将考验消费者的接受度。
机关枪
在我看来,接受MG 6并不难,因为它真的很美。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消费者不接受某一款,而是某一款的设计不够好,甚至怪异。MG 6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很顺眼,很好看。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品牌,有人会相信它是最新的欧洲进口车。
4.身体细节
机关枪
美好的整体造型,没有优秀的细节是支撑不住的。名爵6的车身上有很多娴熟的细节,比如其车头中央的八角形名爵logo,周围的钣金部分也遵循八角形的轮廓。光是这个细节就已经展示了设计师高超的三维建模技巧。
填元素符号
填元素符号
腰线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折纸”处理,17英寸的爪形轮圈相当动感。前后灯的黑化处理和各种灯泡形状的划分都达到了国际标准。再次:看细节,MG 6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填元素符号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MG 6的尾部。第一,它没有使用浅俗的尾部,保持了整个尾部的简洁流畅。其次,保险杠下方的黑色处理使得该车从远处看就像一个赛车底部扰流板,在视觉上增加了该车的运动感。
车身技术也是值得称道的部分。从钣金到油漆,完全达到了合资甚至进口车的水平,没有任何瑕疵可挑剔。技术水平不枉优秀设计。
5.发动机和变速箱
机关枪
MG 6的动力系统和荣威550一模一样。提供1.8L自然吸气和1.8T涡轮两款发动机,各有5速手动或自动变速箱可供选择。一般来说,A级车的自然吸气车型是绝对的销售主力,即使加上涡轮增压版,销售比例也只有10%左右。但据说MG 6的1.8T车型占其销量或预订量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可见选择MG 6的买家更看重动力表现。所以我们在试驾中也选择了这款能代表MG 6最好水平的1.8T手自一体车型。
这款我们在荣威750和550上体验过的Kavachi 1.8T发动机,在MG 6上使用时规格参数完全相同,整体动力特性与荣威550 1.8T基本相同,根据厂家的数据,这款1.8T涡轮增压器早在1500转就开始工作,所以在日常驾驶中功率非常容易控制,完全感受不到涡轮增压器的“脾气”。1.8T的起步动力比我开过的荣威550 1.8T要充沛的多。只要我使劲踩油门,1.8T的起步响应还是令人满意的。但经过三四千转,性能缺乏刺激,显然没有大众的1.8TSI那么有爆发力,但毕竟在涡轮增压的帮助下,后劲还是足够扎实的,一直推到红区也不觉得吃力。
填元素符号
1.8T的燃油经济性当然不如自然吸气1.8,但是我们在荣威750和550 1.8T上了解到了这款发动机出色的节油性能,在我向经销商借这台MG 6的时候,我看到它的里程电脑里过去1000公里累计的平均油耗是10.4L/100km。虽然不知道它跑什么路况,怎么开,但是经销商的试驾车普遍都挺蹂躏的,这个油耗记录应该说还是挺乐观的。
可以说这台1.8T发动机很好的利用了涡轮增压的优势(效率高,相对省油),避免了涡轮增压。
压的缺点(动力不均匀、涡轮迟滞)。论综合性能水准已经拿得出手。不过瑕疵还是有的,怠速时的震动依然有些明显,发动机声线随着转速而递增时也缺少“魅力”,超过5千转时后混杂着一丝金属感的声响,算不上动听,但是也不属于粗糙,拉高转速还是可以奉陪的。6.实际动力表现
MG MG
谈到实际动力,就还得结合变速箱的表现。这台5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源自日本爱信,此名称已经是完善性的保证。开上手一小会儿,变速箱的畅顺性就给了我惊喜,加速过程中自动升挡的动作尤为畅顺,这一定程度要归功于发动机的均匀输出特性。行车中不会胡乱跳挡,换挡时机既不迟钝,也不会太过敏感。自动升挡动作比很多合资车型都要利落,但用手动模式操作升降挡,反应就比较慢,降挡宽容度低,基本上超过3000转就不能执行手动减挡了,使得方向盘上的换挡拨片也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大多数时候,即使在连续过弯时,我们还是倾向于使用D挡或者S挡,动力输出已能提供比较爽快的驾驶感受。
MG
高速性能是这款1.8T发动机的一个强项,在550 1.8T身上我们就体验过它游弋于200km/h的实力。这回试驾在市区进行,没有体验到MG 6的高速实力,但应该和550相去不远。
7.操控感受
MG
MG 6的底盘设定也和荣威550基本一致,后多连杆式悬挂也造就了不错的先天底子,550的整体操控已经称得上有同级中上水平,MG 6还带给我们一些新惊喜。
这台MG 6上最讨好我们的是它的方向盘。方向盘直径较小,环身真皮质地精致,握持的手感富有跑车味道。不知是经过重调还是印象偏差,MG 6的转向比我印象中的荣威550更加精准,行走起来打方向也更轻盈,虚位有但不多,回中力清晰合理。只有在低速调头时方向还是有点重,不过这又能强化“欧洲车”的感觉。
其它操控细节总体上也较有亲和力。制动效果理想,踏板反馈也够清晰;前排座椅造型贴身,包裹性好,过弯能给人很好的坐姿;后视镜造型合理,盲点小。缺点方面,挡杆卡闸是全车最失分的部分,卡位表面上松,操作起来又十分紧,尤其是D挡横拨到S挡时要很用劲,此处的精细感亟待提高。
8.过弯表现
MG
MG
MG 6的车身重心较低,1.8T用上四条215/50R17的高规格轮胎,过弯马步很稳,应付连续左右转弯时车身姿态淡定,悬挂的设定显然是经过高人之手的。均匀而充沛的动力输出、淡定的底盘马步、精准灵敏的转向,还有VSC电子稳定系统把守安全关,都能给人信心,投入地驾驶MG 6快跑和攻弯,整体协调性和给予人的投入感,跟开着一部纯欧洲产的车子没有什么不同。从这一点看,我觉得MG 6的机械功力确实跳出了“自主品牌”的常见水准,即使拿到欧洲去,这也是一部叫人乐于接受、乐于去驾驶的车。
9.乘坐感受
MG
MG 6的底盘在日常行驶中是比较扎实的,行走过变化的路面时也显得比较从容,整体的刚性感觉即使和合资品牌同级车中相比也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在较快速度过减速带、或碾过破碎路面时,悬挂的动作仍不够精细,震动来得有些直接和生硬。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类“快背式”造型的轿车由于车厢和尾厢有较大的连通面积,容易出现“共鸣箱效应”——车身后方的低频噪音显著。但是坐在MG 6的前排,基本感觉不到这个问题,震动和噪音都不多。后排的共鸣噪音也不明显,只是行走变化的路面时,零碎震动比前排直接不少,后悬挂引发的路噪声也较大,乘坐的“安宁”程度明显不及前排。
高速到达120km/h时,MG 6的路噪增长到比较显著的水平,车厢内已谈不上安静,风噪则有不错的抑制。总体而言,MG 6前排舒适性不错,后排则比较一般。
10.车厢氛围
MG
厂方也许不愿意多提,但我们还是得面对这个事实:MG 6的车厢仪表台部分和荣威550是完全一样的。厂方这样做有省钱之嫌,也难脱“MG 6就是荣威550的两厢版”的嫌疑,但好在的是这套内饰设计新潮现代、功能性好,配上全黑色调后,和MG 6的新潮跑车形象依然十分般配。我甚至觉得,这套内饰跟MG 6的般配程度要高过荣威550。
MG
MG MG
车厢格局是高级的,但用料就仍存有可挑剔之处,仪表板上半部是手感不错的软塑料,但中部的硬塑料接口不太细致;中控台的钢琴黑色装饰比桃木和一般仿金属面板观感更高级,但挡杆周围的银色塑料面板却又有些廉价。最有档次的是座椅和方向盘上所用的真皮,皮质明显十分软滑,感觉甚是高级。
11.驾驶区细节
MG
MG
这套内饰的一大亮点就是富有科技感的电子化仪表台。坐在驾驶席上,的确能从精致的液晶仪表和综合信息显示屏上感觉到“数字化”的氛围,中控台的彩色导航屏幕日间是红色的,夜间则变为蓝色,颇具科技感,能给用户营造高档的感觉。
MG MG
MG MG
车厢的档次靠两方面达成,一是设计的格调,二是装备。格调上,富有特色的设计包括中控台上整齐的钢琴黑质感按钮、像变形金刚一样复杂的中控台杯座、事实证明操作时手指容易被它夹到的Z型手刹等;装备上,则包括6.5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低配车型为单色液晶屏)、轻触式点火钥匙(不是无匙启动,必须插入钥匙,只是以“按”的动作代替“扭”的动作)、采用SD卡储存数据的GPS导航、可通过USB直接插入U盘播放音乐的多媒体音响等。
MG
科技化装备和550一样,可以直接套用550的评语:多功能行车电脑、定速巡航(手动版也可装备)、USB直插的MP3支持功能,都是很好用的装备;但也有一些人性化的不足之处,例如导航的菜单复杂,屏幕操作按钮的位置太高,中控台按钮功能不够直观等。这些已经不是合资与自主的差距问题,不少合资品牌也有类似的瑕疵,车厂需要从造车的经验、设计的成熟度上进一步改进。
12.前排座椅与空间
MG
真皮座椅是顶配豪华版才有的装备。真皮皮质比一般同价位车明显要柔软,两张前排座椅的坐垫和靠背都有显著的包裹造型,运动主题明晰,美中不足的是靠背上半部、两肩的位置不算很“贴背”。但总的来说,置身它的座椅上,握着手感很佳的方向盘,感受着厚实的底盘动作和精准灵巧的转向,的确有一番运动风味。
MG MG
【高配版的真皮座椅与低配版的绒布座椅同样包裹出色】
即使不是真皮版,其它版本的织物座椅也有显著的包裹造型,即使是低配也有着浓重的运动化坐姿,说明厂方希望MG 6的运动形象遍及全家族。
13.后排座椅与空间
MG
MG MG
MG 6的轴距是和荣威550相同的2706mm,但由于MG 6为快背式设计,后座头部空间不及550,但也不至于会顶头,原因是后排坐垫比较低,加上前排座椅靠背采用平直化处理、前排底部也腾出了较大的搁脚空间,使得后排乘客有不错的活动空间。后排座椅的靠背够高,三个头枕支撑到位,中央地台的突起也不算太大,总之入座后会觉得整个身体都比较活动自如,空间在国内A级车中属于中上水平。加上后排空调出风口和中央手枕,照顾已相当周到。
需要留意的是MG 6的高腰线设计,导致后排侧窗比较窄小,不但望出去的视觉较局促,乘客也会觉得自己坐得很低。日常乘坐还好,如果驾驶得激烈,坐在后座就很容易晕车了。
14.尾厢实用性
MG
MG MG
429L的尾厢常规容积,与一般三厢车差不多(荣威550为452L)。不过MG 6的后座靠背放平、和尾厢连通后,容积可达到1379L。加上MG 6的车长大于一般两厢车,实用性比一般两厢车还要高。
后座靠背4/6分割放倒为一键式设计,尾厢隔板也很容易拆下,装载大件物品很轻松。备胎为全尺寸胎配合金轮圈,唯一可挑剔的只是备胎盖板的质地粗糙了一点。
15.车厢功能性
MG MG
MG MG
MG 6的尾厢功能性出色了,但车厢的使用功能性却只是一般——为了迁就后排空调风道的布置,手枕箱的位置较高,内部容积不大。前排座中央的储物空间设计是最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来两张座椅之间的空位就已不算宽敞,加上采用了花哨的手刹设计,该处位置只够布置一个烟灰缸,相信后方的弹出式杯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设计,但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机构繁多的杯架可靠性会大打折扣。空调控制区上方有一小抽屉设计,可用来存放卡或零钱,但如果不是遮阳板上缺少了卡夹的设计,这个颇霸占空间的设计本大可不必。门壁板的储物格狭小,不能容纳任何饮料瓶,这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前排只有一个杯架设计,本可以通过门壁板分担储物压力,但门壁板的储物格却不能放入水瓶,所以在出行时只能“委屈”副驾驶的乘客将水瓶放入手套箱或手枕箱了。
MG
MG MG
值得赞赏的细节也有。手枕箱内设有凉风出口,里面正好有一个听装饮料的卡位,可以冷藏饮料;方向盘左下方的零钱匣子内设有USB接口,可以直接将随身的MP3或i-Pod接在这里,再将小匣子关上,观感简洁之余,上下车取放也很便利。后排手枕的杯架,加上前排座椅靠背的储物袋和后门壁板的储物格,可满足后座一般的储物需求。
16.安全性
MG
MG 6作为新车,尚未参加公开的碰撞测试。但是它的近亲荣威550在C-NCAP测试中获得了5星成绩,也是自主品牌车型首款获得C-NCAP五星得分的车。这说明了上汽对这个平台的安全性能研发是站在比较高的标准上的。
安全配置方面,1.8型号的装备比较普通,仅有双气囊和ABS+EBD。1.8T的安全标准就高出不少,全系标配“九位一体”安全系统,包括CBC转向制动控制系统、MSR加速防滑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VSC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BDC制动盘智能自动清洗功能,顶配版本还有TPMS胎压智能监视系统和侧气囊、侧气帘。
17.购买分析
MG 6一上市就有比较齐备的车型选择,两款排量都有手动(舒适版)和自动(精英版)可选,配置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是1.8T装备高于1.8,自动挡的装备高于手动挡。具体差异见下表。1.8T还提供一个“鹤立鸡群”的豪华版,配置已经相当齐全,但售价也达到了中高级轿车的水平。
18.新车评网结论
MG
优点:
外形设计时尚而有功力,快背造型国内罕见;
快背式造型功能性强,常规尾厢大,又能装载大件物品;
车厢仪表台有科技感,全黑色调富有运动气息;
1.8T发动机动力平均而充沛,比较容易掌控;
自动变速箱换挡平顺,D挡比较完善;
底盘功架良好,悬挂比较扎实,过弯淡定;
转向指向性和回馈力精准,攻弯乐趣接近欧洲车水平;
座椅包裹性出色,提供很强的运动感;
后座有空调出风口,腿部空间在同级车中处于中上水平;
真皮皮质细致软滑,触感有档次(顶配版);
顶配版装备齐全,几乎已没有遗漏。
缺点:
高腰线设计导致后排侧窗视线狭窄,比较局促;
后排行车时噪音和震动较多,乘坐感明显不如前排;
底盘在行走烂路时略显生硬,略欠韧性;
自动挡卡闸操作手感不佳,有廉价感;
变速箱手动模式换挡反应较慢(影响拨片换挡乐趣);
储物空间设计不够合理,前排座的便利性打折扣;
1.8L车型的安全装备明显低于1.8T;
售价高于合资品牌同级车。
作为一款新车,MG 6的神秘感其实只有50%,因为其内在部分(动力、底盘和车厢)和荣威550同出一辙,550先前已得到我们不错的评价,MG 6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论动力和底盘的功架、驾驶和乘坐的完善性,MG 6和荣威550一样,都堪称自主品牌(姑且把MG这个洋品牌也归入自主吧)中的杰出之作,其杰出程度已达到可以叫板合资品牌的水平,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合资品牌的标准(例如电子安全装备的齐全程度、外形设计、内饰科技感)。
那50%的新鲜感无疑则来自外部形象——MG 6可能是国内自主研发车型中最具国际水准、最有国际美感的车型。我相信考虑买这辆MG 6的用户,无一不是被它的外形设计所吸引,无怪乎它能获得一个“视觉系”的名号。除了车身设计,品牌也是“外部形象”的一部分。MG 6承载着MG品牌的新形象,据我们所知,上汽为MG制定的这个新形象是比荣威更国际化,暗示在国内市场,MG的定位可能要高于荣威(以同一档次的车型来说)。这大概是一个支撑MG 6卖得比荣威550更贵的理由。
看上去很吸引,开起来也可以接受而且有惊喜,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MG 6。它唯一未能充分说服人买单的是口碑,口碑又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可以通过多作广告包装来提升,美誉度则只能通过踏实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也是我们对MG 6尚未了解太多的环节。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